下列不屬于態(tài)度的要素的一項是( )。
A.認識,指人們接觸客觀事物,作出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
B.情感,指個人對客觀對象的情感體驗,如尊敬與輕視、同情與挑剔
C.表達,指個人對客觀對象的反應傾向,也稱行為的準備狀態(tài)
D.改造,指個人對客觀對象狀態(tài)進行改變
根據(jù)上述定義,下列選項屬于網(wǎng)絡暴力的是( )。
A.某非法傳銷團伙借助網(wǎng)絡發(fā)展下線
B.某足球俱樂部球迷建立網(wǎng)站,要求主教練下課
C.某藝人喜歡在微博上爆料,提高自己微博的訪問量
D.某選秀選手隱私在網(wǎng)上被曝光后,宣布放棄晉級機會
根據(jù)以上定義,下列選項不屬于行政應急的是( )。
A.在地震災害突發(fā)后,行政機關采取應急措施
B.信訪機關對擾亂其辦公秩序的個別來訪人員采取措施
C.嚴重動亂后發(fā)出戒嚴令
D.突發(fā)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流行性傳染病,行政機關采取應急措施
A.主觀目的是占有公私財物
B.客觀行為表現(xiàn)為聚眾哄搶公私財物
C.必須是搶奪金銀珠寶或首飾
D.必須數(shù)額較大
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 )。
A.行政相對人是受行政行為直接影響的個人、組織
B.非法人組織不能作為行政相對人
C.行政機關、非法人組織也可能作為行政相對人
D.國家公務員不可能作為行政相對人
1.答案:
解析:
第一步: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
關鍵詞強調(diào)“對客觀事物對象所持有的看法”、“以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露出來”。
第二步:逐一判斷選項
A項“>作出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”、B項“>尊敬與輕視、同情與挑剔”,都是表露出來的情感,符合“以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露出來”;C項“個人對客觀對象的反應傾向”體現(xiàn)了“對客觀事物對象所持有的看法”。D項“>個人對客觀對象狀態(tài)進行改變”不屬于某種看法,沒有體現(xiàn)“對客觀事物對象所持有的看法”。故正確答案為D。
2.答案:
解析:
第一步: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
網(wǎng)絡暴力的定義包含的幾個重點關鍵詞,“網(wǎng)絡行為”和“對當事人實質(zhì)性傷害”。
第二步:逐一判斷選項
A選項中傳銷團伙發(fā)展下線,嚴格來說不是“網(wǎng)絡行為”且沒有明確當事人受到傷害,所以不符合定義。B選項中要求主教練下課,并沒有造成“實質(zhì)性傷害”。所以不符合定義。C選項中沒有受害當事人,所以不符合定義。D選項有曝光選手隱私的“網(wǎng)絡行為”,也有明確的當事人,且對當事人造成的放棄晉級的傷害,所以符合。因為本題選擇符合的一項,故正確答案為D。
3.答案:
解析:
第一步: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
關鍵詞強調(diào)“控制和處理突發(fā)公共事件”。
第二步:逐一判斷選項
A選項”地震災害“、C選項”動亂“、”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流行性傳染病“都是突發(fā)性公共事件,符合關鍵詞;B選項”擾亂其辦公秩序的個別來訪人員“不屬于公共事件,不符合關鍵詞。故正確答案為B。
4.答案:
解析: 聚眾哄搶罪的幾個要件有:(1)以非法占有為目的;(2)聚眾哄搶公私財物;(3)數(shù)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(jié)。選項A符合(1)。選項B符合(2)。選項D符合(3)。只有C不符合。
5.答案:
解析:
第一步: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
關鍵詞強調(diào)“另一方當事人”、“>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的個人、組織”。
第二步:逐一判斷選項
A項強調(diào)行政相對人是受行政行為直接影響,與定義不符,定義強調(diào)>行政相對人是受“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影響”,而不是受行政行為直接影響,故A項不正確;B項說非法人組織不能作為行政相對人,而關鍵詞強調(diào)>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的個人、組織都可以作為行政相對人,故B項不正確;C項中的行政機關、非法人組織符合“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的個人、組織”,也可以作為行政相對人,故C項正確;D項>中的國家公務員也符合“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的個人、組織”,可以作為行政相對人,故D項不正確。
故正確答案為C。
地址:合肥市蜀山區(qū)梅山路153號國旅大廈6樓(安農(nóng)大南門)
聯(lián)系電話:0551-62827270 / 62833186
博學公務員網(wǎng) 版權所有 備案號:皖ICP備16021577號-1 經(jīng)營許可證號:9134 0100 6910 69516R;  工信部備案管理系統(tǒng)
Copyright?2006-2023 www.404ad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